由于害怕买到假货,不少消费者在进行网络购物的时候,都会选择到想购买商品的官方网站去进行购买,殊不知很多打着官网旗号,并且从域名到网页内容都非常“官方”的网站,却只是地地道道的“李鬼”。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网购“官网”陷阱》节目,引发了舆论对于假冒“官网”现象的热议。本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山寨”官网的确不少,由于在建设环节缺乏有效监管,这些能够以假乱真的“山寨”官网正在野蛮生长,成为了网购诈骗的新“热潮”。
■事件回放
官网不“官”,正品不“正”
据央视节目曝光的内容显示,当消费者在一家网址为www.jianerma123.com的网站购买了一台足疗仪后,由于使用中出现了问题而按网站上的电话找厂家,结果显示的电话已经无法接通。执法人员经调查后发现,这个网站根本不是该产品公司的官方网站,而且网站上显示的400电话和真正官方网站上面的也不相同。但这个假冒的官网在域名、网页、设计、排版到图片的大小、样式等和真正的官网高度相似。为了令消费者增加购买的欲望,这家假冒官网还把产品的售价标为每台1580元,比真正官网上的正品优惠了400元,让消费者认为是捡了“大便宜”,但其实却走进了行骗者的圈套。这个“官网”是假冒的,产品当然也真不了。据了解,这个假足疗仪官网的经营者李某先通过假冒官网获得买家订单,再在网上寻找足疗仪的供货商,然后再将供货商发给他的货按订单地址发给买家。据他交代,假冒足疗仪进货价300多元,出货价有1000元、1200多元、1500多元不等,通过买卖倒手,可赚取两三倍的利润。
其实不只是足疗仪这样的普通消费品,利润更加丰厚的奢侈品“官网”也是骗子们行骗的重灾区。近日,警方在互联网上就发现了一家标榜自己是某国际知名品牌的打折官网的网站,其在网站的域名和设计上都非常的“专业”,不仅花费了数千元去购买了和此国际知名品牌相近似的域名,同时在网站设计上,除了销售该品牌的产品外,还大量加入了该品牌的历史、产品特点等的详细介绍,让消费者对这个网站的信任程度大大增加。另外,该网站还通过卖广告的方法,在各大门户网站都购买了广告链接,除了直接导入用户外,还以此作为增加自身信誉度的一种途径,让消费者真假难辨。警方事后调查后发现,此假冒官方网站是犯罪嫌疑人徐某精心策划而成的。他先把在香港注册的一个电话号码和自己的手机绑定,让消费者相信此网站就是香港专卖店的网站。然后凭借着网站方面的蒙骗和推广方面的投入,让这个看似官网但并非官网的山寨网站,可以将进货价400元的假名牌卖到千余元,销售利润高达300%以上。
■骗局揭秘
“假官网从其性质来说,其实就是属于一种网络诈骗的网站,只是披上了华丽的外衣而已。”从事网络安全行业的梁明亮在接受南方日报(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这种虚假网站诈骗的情况,已经成为了互联网行业里面最为严峻的危害。”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消费者对于虚假网站的投诉日渐增加,特别是在网购行业更为突出。
今年8月,数百名消费者通过团购网站进行月饼团购,结果网站久久不发货,最后团购网站更是卷款走人,数百名参加团购月饼的消费者蒙受了不小的损失。在今年9月,来自广州的何先生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一家加油卡团购网站,在低价的吸引下何先生和其他数百名网友向这家团购网站汇去款项后,这家网站更是直接无法访问,而联系电话等都已经无法接通,巨额的款项已经无法追回,而更令何先生等受害者难以理解的是,在他们上当受骗后不久,发现利用同样手法进行诈骗的团购网站又已经通过全新的域名而重新上线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消费者被虚假网站所欺骗呢?“犯罪分子造假的成本太低,执法难度太大,消费者对虚假网站的辨别能力有限,是这类犯罪分子利用虚假网站诈骗屡试屡不爽的原因。”梁明亮总结了虚假网站频频得手的根源。
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目前从注册域名到建立一个网站上线,以成本角度来算,仅需要数百元即可。“只要提交一定的个人资料去进行网站备案,走一下流程,即可注册域名建立网站,而由于申请域名建立网站的人数量众多,根本没有办法严查你建立的网站是干什么的。只要你肯付钱,你想建立什么网站都可以,至于网站内容、产品、图片和版权之类的,我们不管。”一家建立网站的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出了目前网站建设行业的行规。“其实网站这么多,没人告你就没有事的。”该负责人补充道。
网络广告成帮凶
一家虚假诈骗网站的建立与上线后,如何吸引消费者也是犯罪分子最为花心思的部分。“不少虚假网站,也到门户网站和知名网站上面卖广告,消费者通过这些知名网站的广告链接点击进入虚假网站之后,会认为由于是具备广告投放能力的商家,而且与一些知名网站进行了合作,从而放松了对网站鉴别方面的戒备。”据网络安全执法人员透露,目前虚假网站能够在国内不少的知名网站中看到广告的推广,同时在搜索引擎的搜索上也屡见不鲜。据国内某门户网站销售部的负责人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一些广告客户上门要求在门户网站上面卖广告时,作为网站的销售人员,很难去鉴别到底这个公司是否是售卖正品,或者是否会出现诈骗的行为。“我们和客户签约前,的确要求对方出示营业执照等基本的公司内容,但是这些资料的真假,或者客户对这些资料是否有更新和改变,作为网站的销售根本无法去辨别和跟踪。我们只管接单收钱和将广告排期,至于广告的内容,不是我们可以监管的范围了。”这位销售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门户网站也会出现大量虚假网站广告的原因。
“网络虚假网站出现在百度,不少消费者会觉得是百度成了帮凶,或者百度收受了这些网站的好处。其实这些虚假网站的出现,本来对百度就造成了伤害,搜索引擎无法从这些虚假网站上面获得任何利益。”百度副总裁朱光(微博)在讲解百度“阳光计划”的时候,也表述了作为搜索引擎方面在打击虚假网站方面的无奈。“2010年1-11月,百度打击的虚假网页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个,打压的虚假站点超过100万个。”百度公司高级副总裁沈皓瑜列举了百度在打击虚假网站方面的努力。“但是作为搜索引擎而言,由于信息量巨大,也没有办法做到百分百的内容过滤,举个例子,曾经在百度有一个网站,白天是正常的内容网站,到了晚上9点之后,这个网站就摇身一变成为卖机票网站了,这样的案例使得我们很难去监管。”
监管不严是祸首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11年“3·15”发布的网络消费系列警示中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网购交易额已经接近5000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近一倍,而网络购物用户则达到了1.48亿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和如此众多的用户数量,网购市场的监管则成为了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副司长杨洪丰表示,目前工商部门正在积极探索,力争建立符合网购监管特点的平台以强化其监管手段。在网购领域所遇到的问题,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监管和管理方面的不足。
“现在相关部门的做法,几乎就是放而不管。”互联网资深人士陈超认为国家的管理部门应该除了负责收取网站注册费用之外,应该更加严格地管理网站的内容。“虽然工信部已经加强了对域名注册方面的备案要求,但是由于行业的发展迅猛,对于备案流程的监管和网站建设后的内容管理还是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虚假网站造成的危害也正逐渐增大。现在是虚假的商品官网和虚假的团购网站来骗取消费者的金钱,万一出现了虚假的政府网站来发布虚假的消息,或者有虚假的金融、安全领域的网站出现影响到民生的稳定,那将会是更加严重的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 叶丹